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 正文
2023-08-19 20:23:21 来源:杭州日报

临安锦城街道横街村为钱王爱妻戴妃的故乡。五代十国时期,钱王在锦城出生、成家、发迹。此后每年,戴妃都会回村归宁。因戴妃喜吃葡萄,钱王便从新疆引进葡萄秧子,在戴妃的家乡种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时间的轮轴转动千年。

今晚,一声声吆喝从横街村“第五届横街葡萄节”的摊位上传来,带来横街葡萄的“三重甜”。

第一重,甜了葡萄。

“看!我家的‘阳光玫瑰’果穗、果型多漂亮,吃起来绝对不输进口的‘晴王’”“你尝!我们种的‘巨峰’‘藤稔’味道酸酸甜甜,外面吃不到的”……

在参节的横街村“葡萄大户”吆喝下,临安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尝这口新鲜的“临安紫”。

“甜中带着一点点酸,很鲜。横街葡萄还是原来的味道!”从临安城区赶来的徐阿姨,拿着先前活动预热时抢到的消费券,一连购入了10来斤各式品种的横街葡萄。

“横街村种植葡萄历史悠久,甜度高、个头大、果子饱满……在临安一说起葡萄,大家就都会想起横街。”摊位前,横街村党委书记宋炳余迫不及待地为横街葡萄打起了广告。

横街葡萄为什么好吃?宋炳余盘点了几项缘由。

村里自然环境适合葡萄生长。土壤好,多为砂土,有机质含量高;水质好,村子临高山,引山泉浇灌;村南有玲珑山等多座山脉作屏障,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生长。此外,横街村紧邻临安主城区,销售半径小,不存在因长距离运输需要提前采摘的问题,所以横街葡萄至少会熟至九成,才会被剪下售卖。近年来,还不断有农业专家前来村里指导种植、引进十来个新品种,把果农都培养成了“葡萄专家”。

第二重,甜了村民。

“横街葡萄节”自2007年起连办四届后,此次是相隔近十年的重新“开张”。背后的“紫色故事”,与村民共富息息相关。

葡萄节前一天,村里的“葡萄大户”黄有火在照顾自家葡萄生意之外,和儿子黄达锋不停地往自家近20亩的葡萄棚里钻。

“这几串不错!挑最好的,明天摘下来带去葡萄节。”黄有火说,自己种了二十来年葡萄,从最开始的2亩地到如今已有近20亩地。为保证葡萄质量,葡萄年亩产控制在4千斤左右,一年毛收入有近40万。

回想村里种葡萄致富的这一路,黄有火感触颇深。2000年左右,村里农户为寻求致富新路,又“捡”起了种葡萄的传统。锦城街道通过举办横街葡萄节、拓展葡萄销售渠道等形式,助力打响“横街葡萄”品牌。

2008年,村门口的205省道建成通车,街道又协助村里在省道两旁开设280个葡萄摊位销售。黄有火一家租下了首个摊位,同年儿子黄达锋看自家葡萄产业日渐红火,辞去工作回家帮忙。

之后的十来年,横街葡萄销路一直不错,经常不出村就销售一空。目前,横街村的葡萄种植户已从最初的3户发展到了200多户,种植面积1800亩。

“刚过去的两年新冠疫情,对村里的葡萄销售影响蛮大的。今年,锦城街道为横街葡萄销售再助力,重启横街葡萄节,从“千万工程”专项资金中拨出了30余万元,重新规整了省道旁的葡萄销售摊位。“棚子装修过后,遮风挡雨挡太阳还通风,比以前更舒服了!”黄有火说。

第三重,甜了钱王与戴妃的爱情。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便是钱王为戴妃留下的千古绝句。至今,横街村还留存着许多与吴越钱王文化息息相关的遗址遗存。

此番葡萄节的重启,村里把钱王与戴妃的爱情,倾注到了横街葡萄的品牌定位中。宋炳余介绍,本次葡萄节推出了全新的戴妃葡萄品牌,从粗放种植到智慧栽培,从提篮叫卖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从种葡萄到“种文化”……横街村将在各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创新“戴妃葡萄品牌+合作社+基地+农户+市集”发展模式,助力“戴妃葡萄”再度走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