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保利物业公布了上半年“成绩单”,凭借高达71.41亿元的营收额,在一众已发布业绩的物企中,超越中海物业(2023H1:71.63港元)暂列第一。
报告期内,保利物业共实现收入71.41亿元,同比增加10.7%;实现归母净利润共计7.64亿元,同比增加21.5%。
(资料图片)
其中,三大主营业务所贡献的收入如下: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同比增加约21.8%至48.18亿元;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减少约3.8%至约10.51亿元;社区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减少约9.3%降低至12.73亿元。
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上升至21.17%和10.9%,盈利能力亦是目前披露业绩物企里的首位。
规模方面,保利在管面积达6.51亿平方米,其中,来自第三方项目的在管面积达到约412.0百万平方米,占比达63.3%。
然而,从收入构成来看,来自第三方的物管服务收入占比只占到总收入的40.9%。数据显示,来自第三方的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为19.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32.4%。
面积和收入“倒挂”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保利物业给保利发展与第三方所开出的平均物业管理费单价存在明显差异。
数据披露,截至6月末,来自保利发展的住宅物业平均物业费约为2.29元/平方米/月,商业及写字楼的单价为8.67元/平方米/月;来自第三方的上述两类物业的平均物业费分别为1.78元/平方米/月、6.36元/平方米/月,明显低于保利系物业的收入水平。
而且,近两年来来自第三方的租金都没有明显波动,而来自保利发展住宅项目的租金则提高了约0.06元/平方米/月。
由此不难发现,保利物业业绩的增长仍然依赖母公司的持续“输血”。
此外,在上半年,保利物业商业及写字楼的物业管理服务的经营表现亦相当抢眼。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保利物业新签约商业及写字楼项目的单年合同金额约3.88亿元,新拓展了北京国开金融写字楼、成都白鹭湾科技生态园科创一中心、广州白云金控大厦等标志性项目。
截至6月末,集团商业及写字楼的在管面积约为23.1百万平方米,源自商业及写字楼的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为7.58亿元,同比增长约25.4%。
如今,住宅地产板块增长有限,保利物业有意转战商办服务领域,寻找新的业绩突破点。
保利物业管理层在23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保利物业非常看好和重视商办业务,国资商办服务更是公司的两大拳头产品之一。
为了更好提升服务竞争力,保利物业推出了4T的服务模式,以运营共商、数字共管、资源共享、红色共建来作为四大关键服务,进行国资商办的后勤服务,为国家的行政办公机关的一些写字楼提供柔性保障。
此外,公司在金融、交通、通信、能源多个细分的行业中积累了大量的国资客户,有很多集团的总部分公司以及子公司典型的代表项目,包括国开行、农行、招行、人寿、山东核电、中国移动等等,同时也服务于多个国家的部委机关,包括司法部、文化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信访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这些长期稳定的企业级客户,也可为保利物业的商业经营服务带来持续的不错的收入。
现金流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保利物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68.96亿元,同比增加约人民币16.72亿元,增加幅度约32.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