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第一次品到东方美人茶是在我朋友的茶桌上,这也开启了我的种植之路。”在梧州市长洲区,作为返乡人才中的一员,廖天林于2012年从外省名企辞职回家试种“东方美人茶”,茶园从最初的100亩发展到如今1000多亩,带动了倒水镇旭村村民增收致富。(《广西日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人才支撑,要提高对“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的重视力度,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挑大梁”,让更多的“老把式”大显身手,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支撑,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做实调查研究,挖掘乡村振兴一线“乡土人才”。“高手在民间”。“土专家”“田秀才”作为隐藏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的“高手”,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要用好用活“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把他们的特长优势变成乡村振兴的动力,要做实调查研究,更精准的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真正做到对这些扎根乡土的“土专家”有本“明白账”。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主动到乡村振兴一线去挖掘种养殖能手、返乡创业者、致富带头人、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建立“人才库”,科学掌握乡土人才的分布图、结构图、数据图,为精准、高效使用乡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提供定制培训,全面提升“乡土人才”履职能力。“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长期扎根在基层一线,他们的眼界视野、知识宽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要让更多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挑大梁”,就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助力他们与时俱进,成为各自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要对“乡土人才”进行分类分层管理,既根据他们当前的专业程度、成长需求定制培训课程,也要为“乡土人才”搭建更方便交流的线上和线下平台,让他们更好地交流经验,碰撞更多的“创新火花”,在有效的交流互动和学习中,更全面地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在乡村振兴一线,更好地把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完善激励机制,让“乡土人才”活跃在乡村一线。“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要让“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更好地融入乡村,增强荣誉感、成就感、获得感,就要完善激励机制,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让真正优秀的“土专家”“田秀才”等被识别出来,放在更适合的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要做好“乡土人才”履职的跟踪管理,既能及时地帮助他们“充电赋能”,也增强“乡土人才”的底气和信心,助力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保持活力、保持干劲。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力量,我们要在选拔、培养和使用上多用心,让每一个“乡土人才”都能知重负重,扛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更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价值、书写不凡的人生答卷。(郭欣蕊)
原稿件链接:http://www.news.cn/comments/20230609/c06083d4422f48e68cc12d3da989d987/c.html责任编辑:牛宇航标签: